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
李旺阳为什么越死越出名?
在如今这个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,“媒体”的门槛越来越低,人人皆可成为“媒体”。正因如此,任何一个事件,只要愿意炒作,便有机会被无限放大。对同一件事情五花八门的说法充斥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,极大的考验着现代人对于所获信息的辨别能力。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大环境下,为“阴谋论”者,创造了大行其道的空间。凡事必要质疑,凡事皆有阴谋,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一大特点。近几日,被外媒炒得火热的所谓民运人士李旺阳“非正常死亡”事件,便是又一起典型的“阴谋论”。其实外媒这次炒作李旺阳“非正常死亡”的所谓“疑点”并不充分,仅仅以其“意志坚强”,便怀疑其死亡系谋杀。就事论事,我们今天不讨论“民运”问题,也不讨论中共会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,单看这个所谓的“谋杀论”站不站得住脚。窃以为,反倒是“谋杀论”疑点重重。首先,动机是什么?李旺阳何许人也,我想,即便是长期关心“民运”的人,也未必有多少知道。虽然此人有“民运”背景,但实在是个“知名度”不算高的角色。这样的一个人,死了可能比活着出名,那为什么要让他死?何况据报道,其一年前就已出狱,即便要“封口”,其该说的恐怕早就说完了,现在弄死他又什么意义?另外,外媒在报道的时候,为了强调李旺阳在狱中“受尽欺压和折磨”,称其“双目失明而且健康状况极差”。这就造成了一个让“阴谋论”者最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,如果真如此,谋杀有何必要?其二,谋杀的方式。要杀一个人,方法有很多很多 。特别是国家机器如果要一个人死,那么这个人是不会死得有太多疑点的。以所谓重病缠身的李旺阳为例,若真要其死,随随便便在其药里动一点手脚,便可让其“自然死亡”,何必弄个什么“疑似自杀”这种容易令人遐想连篇的名头,哪怕是弄场“意外”也比这个强。说了动机、手段我们最后分析结果。李旺阳死了,结果很好吗?不好。死之前没几个人认识,死了以后反倒出了名了,搞得个沸沸扬扬,这难道是阴谋方想要的结果?由此可见,从动机、手段、结果三个要件分析,所谓“谋杀论”均站不住脚。就李旺阳的死,“阴谋论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。如果非要将“阴谋论”进行到底,我们不妨反过来想,这个事件的发生,到底谁是受害方,谁是受益方。其实,很多事情,只要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得出起本质,所谓“阴谋”便一目了然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